“崩豆張”是天津最有名的一家專門制作和銷售各種豆類干貨小吃食品的私營企業。公司由總店和一個分店、一個加工廠共三部分組成有職工六十余人。總店設在南市食品街,在古文化街設分店、王頂堤設加工廠。。
“崩豆張”是個老字號。早在清朝嘉慶末年,“崩豆張”的創始人張德才,在清朝宮廷御膳房任廚。當時,宮廷和王府中的帝王將相、皇親國戚們吃飽喝足之后,總希望有小食品磨牙消食。張德才悉心研究,精心實踐,終于制成多種豆類風味干貨食品。就連稱帝八十三天的袁世凱也十分愛吃此類豆。
1985年袁世凱之女給《世界大觀》寫的《我的父親袁世凱》一文中,還提到:“袁世凱倒臺后,時常命家人上街買糊皮正香崩豆吃。”可見,“崩豆張”確實名不虛傳。咸豐年間,張德才去世,“崩豆張”的第二代傳人張永泰兄弟三人攜妻帶子回天津定居,這一宮廷食品也被帶到天津。張氏兄弟首創“崩豆張”總號,并先后在城里丁公祠和小藥王廟開設了二家分號“永泰成”、“永德成”,自己制作和銷售各種豆類干貨小食品。從此,“崩豆張”在天津衛的名聲大振,可謂家喻戶曉。光緒年間,“崩豆張”的第三代傳人張相兄弟二人繼承祖業,在南市建物大街、大羅天(今天津日報社旁)先后創立了“老德發”、“老德成”、“老來財”、“老來福”、“老張記”等字號,自產自銷風味豆類干貨小食品。“崩豆張”的第四代傳人張國華十四歲隨父學藝,民國二十八年后在濱江道(今稻香村旁)及教堂后的“崩豆張”、“老張記”字號中協助其父操作,得祖傳絕技。解放前夕,接管“老張記”并擔任經理。解放后,1956年公私合營,張國華轉入和平區干果加工廠任廠長,1983年退休。
“崩豆張”的第五代傳人是張福全、張禎全、張祥全、張友全和張大全。1985年“崩豆張”首批進入南市食品街經營,重新恢復了老字號。“崩豆張”在張國華的主持下,始終保持了傳統的風味和特色,贏得了眾多的消費者。
發展
第四代張國華老先生十二歲隨父學藝,掌握了全部祖傳技能,在濱江道、教堂后兩地建廠開店,字號為“崩豆張”。